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

法蘭西的二三事 (上:飲食篇)


不經不覺在法國的生活已到了倒數的尾聲,這五個月,一半時間在歐洲的大城小鎮闖蕩,一半時間安穩的在里爾度過。我一直想,所謂的Exchange,就是文化交流,雙向的交流。因此一有機會,我便向法國人或其他外國人介紹香港的一切,譬如為一個菲律賓女孩解釋雨傘革命的來龍去脈,又或跟一個法國男士強調香港人是不吃貓狗的。同時,我也試著感受和理解法國文化,儘管當中有些確實令我這個香港人很難適應。觀察了法國人的生活將近半年,很多瑣碎的事情其實也能體現他們的文化。臨別之前,不妨整理一下這些「發現」,大概也會成為將來的回憶。

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

葡萄牙 - 里斯本:迷戀海洋的城市

 
象徵里斯本的古老電車

作為首都,里斯本可算是又細小又落後。它既沒有巴黎的如詩如畫、風光明媚,也不像倫敦般熙來攘往、車水馬龍。論建設程度,甚至連比鄰西班牙的大城市也比不上。在巴黎,要花上半天才看得懂地鐵路線圖;在里斯本,完全沒有同樣的煩惱,因為它的地鐵網絡只有四條線,是我遊歷過的首都中(倫敦、巴黎、柏林和馬德里)最少的,連香港也不如。整個里斯本,不論是建築、生活和風俗,彷彿都還停留在大航海時代。縱使海上霸權的美夢已破滅了數百年,城市卻沒有因而醒過來。

可是它的落後卻反而令我喜歡上它。它落後,所以物價比發達的西歐國家低,同樣的消費帶來更多的享受。它落後,所以古老的建築物和交通工具也被保留下來,逃過時代巨輪的輾平,令市內充斥獨特的氛圍。它落後,所以民風純樸,葡萄牙人對待遊客尤其誠懇友善,而不把遊客視作生財工具。我只在里斯本逗留了三天,離開時竟然有點捨不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