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

法國 - 巴黎 - 羅浮宮 :華麗的藝術長廊

 

旅遊書說羅浮宮極大,認真仔細欣賞展品的話,一整天也行不完。當初我以為是誇張之言,因從外觀看,成U型狀的三個展館,並不如想像中偌大,但置身當中,我就知道自己錯了。內裏原來大得驚人,而且迴廊之間兜兜轉轉,除了展品別無其他可供記認的路標,如手上沒有地圖,極易在當中迷路。而地圖只可在館外售票處索取,如一時忘了,到了入閘處,或者展館內,對不起,統統沒有提供。我正是走了半小時後,發現沒有地圖實在不行,硬著頭皮出閘去拿的(幸好再入閘也不收錢)。

羅浮宮並不是一家單純的藝術博物館,它的展品也不限於畫作和雕塑,還有各式各樣的寶貝、精品和歷史文物。因此,即使對藝術毫無觸覺的人(如我),也總能夠找到一些感興趣,或是為之讚嘆的展品。譬如我自己就對拿破崙大廳奢華的水晶燈印象極深。
 
奢華的水晶燈

據說羅浮宮有三寶:維納斯女神像、勝利女神像和蒙娜麗莎畫像。除了維納斯女神像外,後兩者在有限的時間中總算看到了。正如上文一再承認,我是個沒有藝術修養的人,有時實在看不懂這些神作與其他作品相比有何過人之處。這個勝利女神,連頭都掉了,為何比那堆裸體雕塑更著名?蒙娜麗莎,又憑甚麼搶走館內其餘油畫的鎂光燈?但既然權威如是說,我當然沒有資格質疑,就隨著羊群似懂非懂地欣賞吧。
 
頭臚不保的勝利女神,珍貴之處在於被海風吹拂的裙擺雕刻得極為細緻真實

談談蒙娜麗莎。記得小學時的中文課本就有一課題目是蒙娜麗莎,內容說不論你在哪個角度觀看她,她的雙眼也像在凝視著你。我應該是從當時開始知道世上有這麼一幅名畫。後來da Vinci Code轟動一時,它的名氣就更大了。今天,這幅達文西的名作已經是羅浮宮的代號,每一個來這裏遊覽的人,不可能沒看到它就甘心離去,亦因此地圖有特別標明,館內多處也有指示它的所在位置,免得管理員要如林瑞麟般充當人肉錄音機解答遊客查詢。

通往蒙娜麗莎的長廊,明顯比其他展廳多人。通過了長廊,要看蒙娜麗莎,還得穿越重重人牆,因為它的前方永遠擠滿了與它拍照的人。很不容易擠到了最前排,也不代表你就能把麗莎小姐看個清楚,因為你和她之間尚有圍欄分隔開的三公尺距離,更不用說她仍然深居於防彈玻璃之後。所以再怎麼張望,它也只是一片朦朦朧朧,還不如在書本上看得清晰。我的結論是,要仔細欣賞它,回家Google就好了,羅浮宮的真跡已淪為在臉書上宣佈到此一遊的打卡工具(我也入鄉隨俗地善用了這件工具)。

人潮連綿不絕湧進蒙娜麗莎的展廳
打卡工具 Mona Lisa

還有一段小插曲。跟蒙娜麗莎短聚後,我想找“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”這幅畫,但當時並不知道它確實的名字,只好向一位年輕的女管理員查問。我把畫的模樣簡單描繪了一番,她仍然毫無頭緒。我唯有跟她說:「我知道這幅畫很有名,因為Coldplay把它當作album cover了。」我不知道法國人聽不聽Coldplay,只是碰碰運氣而已。誰知她露出一個「你早D講呀嘛」的神情,答:「你要找的是“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”吧!它就在前方左轉第一個展館」。

看來Coldplay在法國也是受歡迎的

走在館內長廊,每一步身旁都伴著藝術的傑作,大概這就是所謂眼花撩亂、目不暇給。你實在沒有辦法每一幅畫像、每一個雕塑都駐足細看。一個地方雲集了浮華世間一切的美,原來有種夢幻而虛無感覺,如霧似電。而不只是館藏,羅浮宮本身就是建築藝術的精品。

貝聿銘創作的玻璃金字塔是給羅浮宮畫龍點晴的建築。當初在中央廣場建成這座金字塔之時,巴黎人都嗤之以鼻,認為現代感強烈的金字塔與古典而優雅的羅浮宮毫不搭配,更稱它為「巴黎臉上的一道疤痕」。誰知道時日過去,現在人人都對它讚不絕口,還成了巴黎的地標。也許天才的思想永遠比常人先行一步,需經時間洗禮,常人才能追上他們的步伐。

源於古文明的金字塔,以現代的物料:玻璃築起,象徵從古代通往現在,繼往開來,與羅浮宮以藝術連貫歷史的理念其實相當一致。夜幕低垂,昏黃燈光亮起,把金字塔映照得澄澈通明,美麗而充滿神秘,難怪是達文西密碼這種懸疑故事發生的最佳場景。

古典的Pavillon Richelieu

塔尖的雷電彷如從天而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