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據說是美食天堂,台式餐廳當然不少,但寶島自成一派的地道美食,畢竟要在它的原產地品嚐才算原汁原味。因此在編排行程時,拜訪知名食店也一早列入考慮重點。毫不誇張地說,在台灣的五日四夜,幾乎每一餐拜會哪間餐廳,都是早已安排的。這跟典型backpacker為了省錢在hostel自行煮食的習慣似乎有點格格不入,大概我體內仍是帶著港式旅行 - 食玩買的膚淺基因...
1. 高雄-冬粉王
這是在台灣地上的第一頓午餐,選了台南較傳統的食物:冬粉。
旅行書上介紹得並不詳細,只知道它是粉 + 濃郁的湯底。來到後才發現,它的配料是大量的豬雜 (豬心豬潤豬利...)。對內臟反感的人應該很反胃,還好我未至於太討厭,尚可完成整碗。
推薦:● ● ○ ○ ○
2. 高雄-阿婆仔冰
失望的冬粉後,找上了高雄有名的阿婆仔冰。店子有幾十年歷史了,連謝長廷也為其親提「源遠流長」 的橫扁。店內仍保留著舊時面貌,甚至沒有裝上空調,只得一把獨力難支的掛扇為室內稍稍降溫。
點了個古早楊桃冰,吃完才發覺為何店內根本不需要冷氣:那一口一口的涼冰真的透徹心扉。香港的甜品店很少有賣這種傳統的刨冰 (最接近可能是7仔的思樂冰),因此對我而言感覺很新奇。糖漿的甜混和冰塊稀釋,味道恰到好處。
推薦:● ● ● ● ○
3. 高雄-旗津海鮮
晚上到了旗津遊玩。旗津是很接近高雄的一個小島,在市內坐渡輪15分鐘便到。一如世上的沿海地方,旗津盛產海鮮,既然如此又怎能錯過?
旗津到處都是海鮮餐廳,隨意挑選一間便進去了。曾被日本統治的關係,台灣生活受日本文化的影響隨處可見,飲食也不例外。因此有別於香港的海鮮店,在這裏可以吃到刺身。我也就點了三文魚、吞拿魚和海膽三款。當然這些海產不太可能是在附近捕獲,但其廉價和新鮮程度可算令人驚喜。
另外還點了一人份量的炒海瓜子 (即是香港人的"蜆")。用上了一些不知名的香草和薑蔥去炒,味道只是一般,不禁想起港式的豉椒炒蜆...識食一定係咁食。
推薦:● ● ● ○ ○
4. 高雄-六合夜市
來到台灣當然不可不逛夜市,高雄的代表就是六合夜市。做backpacker踏遍世界在想像中的確很浪漫,但到了現實也許苦多過甘...尤其是一個人逛夜市的時候。當你看見種類多如繁星的街頭小食,卻因為無人分享而沒有足夠胃納一一嘗試...留下只有遺憾。
當初把夜市當成宵夜的地點絕對是一個錯誤,因為到達時我已經飽到想嘔,根本應該在這裏掃小食當晚餐。最後只喝了杯木瓜牛奶,購自最多人排隊的攤檔。沒什麼可挑剔,好喝。
推薦:● ● ● ● ○
5. 阿里山-山上火鍋
山下是熱得把人融化的炎夏,阿里山的山上卻是陣陣清涼,甚至帶點寒意。山上的餐廳不少都會售賣這種火鍋,內裏有牛肉和多種蔬菜,送上後食客自行用煤氣爐煮熟。
坦白說味道不過不失,但在寒風中吃別有一番風味,而且吃後確實很暖身。(但那個Gas爐火力實在太弱了...煮了半小時才把那厚切牛肉煮熟) 至於那菠蘿啤,與其說是啤酒,其實更似是菠蘿汁。
推薦:● ● ● ● ○
6. 台北-鴨肉扁
台北西門汀,沒夜市之名,其實亦是食肆林立,花多眼亂。最後選了鴨肉扁,除了閃閃令旅遊書有介紹外,亦因我很喜歡湯麵湯粉之類的食物。
鴨肉扁說穿了就是滷水鴨湯米。湯米只是配角而已,換上湯麵米線或是白飯都沒有關係,重點在於鴨肉的部分。可惜的是,滷鴨並沒有驚喜,香港不少潮州打冷鋪做得更好。
推薦:● ● ○ ○ 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